在線藍綠藻檢測儀的電極作為核心檢測部件,其保存狀態直接影響檢測精度和使用壽命,需通過嚴格控制保存環境、規范預處理流程及定期維護,確保電極性能穩定,具體要求涵蓋多個關鍵環節。 
短期保存(不超過 7 天)需維持電極的濕潤狀態。取下電極后,需用去離子水徹底沖洗表面,去除殘留的藻類、懸浮物等雜質,避免污染物干燥后附著在電極敏感膜上。沖洗后將電極垂直懸掛在專用支架上,或浸泡在廠家指定的保存液中(通常為含有特定電解質的緩沖溶液),液面需覆蓋電極敏感區域,但不可淹沒電極接口。保存環境需保持陰涼干燥,溫度控制在 10-30℃,避免陽光直射和劇烈溫度波動,防止電極膜因水分蒸發或溫度變化發生開裂。 長期保存(超過 7 天)需進行特殊處理以防止電極老化。首先按短期保存流程清潔電極,確保表面無殘留污染物,隨后將電極完全浸泡在專用長期保存液中,該溶液通常含有防腐劑和穩定劑,能抑制微生物生長并維持電極膜的活性。保存容器需選用玻璃或惰性塑料材質,密封嚴實以防止溶液揮發,容器外部需標注電極型號、保存日期及有效期。長期保存環境需保持恒溫(建議 15-25℃),遠離腐蝕性氣體和強電磁場,避免電極材質發生化學變化或性能退化。 電極保存前的清潔處理需徹底且溫和。對于表面附著的生物膜或有機污染物,可用軟毛刷蘸取少量中性洗滌劑輕輕刷洗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,嚴禁使用金屬刷或腐蝕性清潔劑,防止損傷電極敏感膜。若電極表面有鈣化沉淀,可短暫浸泡在稀鹽酸溶液(濃度不超過 5%)中,待沉淀溶解后立即取出,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以中和殘留酸液,避免酸液腐蝕電極內部結構。清潔后的電極需檢查敏感膜是否完好,若發現裂紋、破損或老化跡象,需更換后再進行保存。 保存期間的定期檢查不可忽視。短期保存的電極需每天觀察保存液是否渾濁或減少,若出現渾濁可能提示微生物污染,需更換保存液并重新清潔電極;若液面下降,需及時補充同種保存液至規定高度。長期保存的電極需每周檢查一次,觀察電極外觀是否有變化,保存液是否出現分層或沉淀,一旦發現異常需立即處理,必要時重新清潔電極并更換保存液。保存超過 3 個月的電極,需取出進行性能校驗,通過檢測標準溶液驗證電極響應是否正常,若偏差超過允許范圍,需重新校準或更換。 電極取出后的活化處理是恢復性能的關鍵。從保存液中取出電極后,需用去離子水沖洗表面殘留的保存液,避免保存液進入檢測樣品影響測量結果。隨后將電極浸泡在活化液中(通常為與檢測樣品基質相似的溶液),浸泡時間按廠家規定執行(一般為 30 分鐘至 2 小時),使電極敏感膜恢復最佳響應狀態。活化后的電極需進行零點校準,確認性能穩定后方可投入使用。 通過嚴格遵循上述保存要求,可有效維持在線藍綠藻檢測儀電極的理化性能,減少因保存不當導致的檢測誤差和設備損耗,確保電極在長期使用中保持穩定的檢測精度,為藍綠藻監測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