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COD檢測儀電極是實現水質化學需氧量精準檢測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穩定性直接影響測量數據的可靠性。電極保養需貫穿使用、存放全周期,通過規范的清潔、校準及防護措施,延緩部件老化,避免污染與損傷,確保長期檢測精度。 
檢測結束后需立即用純水沖洗電極表面,去除殘留水樣中的有機物、懸浮物等雜質,沖洗時水流應輕柔,避免直射電極敏感膜(如重金屬催化膜、光學檢測窗口)。若表面附著黏性污染物(如藻類、油脂),可用軟毛刷蘸取溫水(30-40℃)輕輕刷洗,刷洗方向沿電極軸向進行,防止橫向用力刮傷膜片。針對高濃度水樣檢測后的電極,需用專用清洗劑(如弱酸性溶液)浸泡 5-10 分鐘,溶解頑固附著物后用純水沖洗至中性,避免殘留試劑腐蝕電極材質。清潔頻率需根據水樣污染程度調整,常規水質可每日清潔 1 次,高污染水質需每 4 小時檢查并清潔,防止污染物長期附著導致膜孔堵塞。 電極使用前需進行零點校準(用純水或標準零液),確保測量基準準確;每 30 天需進行量程校準,使用對應濃度的 COD 標準溶液,按儀器說明完成校準曲線修正,校準環境需控制溫度在 20-25℃,避免溫度波動影響校準精度。校準后需記錄校準數據(如斜率、截距),與初始校準值對比,若偏差超過 ±5%,需檢查電極是否老化或污染,必要時重新清潔后再次校準。部分電極帶有溫度補償功能,需每月檢查補償系數是否準確,通過高低溫水樣驗證溫度對測量值的影響,確保補償機制有效。 短期停機(1-7 天)時,電極需浸泡在專用保養液中(按說明書配比,通常為低濃度緩沖液),避免干燥導致膜片收縮開裂,保養液需每周更換 1 次,防止細菌滋生污染電極。長期存放(超過 7 天)前,需徹底清潔電極,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密封防潮盒,盒內放置硅膠干燥劑,防止潮濕環境導致電極金屬部件銹蝕。存放環境需遠離強光、熱源及腐蝕性氣體,溫度保持在 5-30℃,相對濕度不超過 60%,電極需單獨放置,避免與其他硬物碰撞,防止膜片破損或電極針腳彎曲。 電極安裝時需確保與管路連接緊密但不過度用力,接口處的密封圈需定期檢查,若出現老化、變形需及時更換,防止水樣滲漏腐蝕電極底座。檢測時需控制水樣流速(按儀器規定范圍),避免高速水流沖擊電極導致膜片脫落;若水樣中含顆粒物,需在電極前端加裝過濾裝置(如孔徑 50μm 的濾網),防止顆粒撞擊電極表面。避免電極接觸強氧化劑(如高濃度氯溶液)或有機溶劑,這類物質會破壞膜片結構,若不慎接觸需立即用大量純水沖洗,并重新校準確認性能。 發現電極輸出信號漂移、響應時間延長時,需檢查膜片是否有氣泡附著或結晶沉積,用純水沖洗后輕甩電極排除氣泡,結晶沉積需用專用除垢劑處理。若電極線纜出現破損(如絕緣層開裂),需立即更換線纜,防止短路或信號干擾;接口松動時需用專用工具擰緊,避免反復插拔導致針腳磨損。每次保養后需記錄電極狀態(如清潔度、校準結果、異常現象),建立保養臺賬,通過數據趨勢判斷電極老化程度,提前規劃更換周期(通常電極使用壽命為 1-2 年,視使用頻率調整)。 通過系統性的保養措施,可有效延長在線COD檢測儀電極的使用壽命,維持穩定的檢測性能,減少因電極故障導致的檢測中斷與數據偏差,為水質監測提供持續可靠的硬件支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