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鎂離子檢測儀電極是實現精準測量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易受水樣中污染物、溫度變化及操作方式影響。科學的保養可延長電極使用壽命,維持檢測精度,需從清潔、維護、存放及狀態監測四個維度建立規范流程。 一、日常清潔 每次檢測周期結束后,需用去離子水沖洗電極表面,去除殘留水樣中的懸浮物與離子。若檢測高濁度或高有機物水樣,需每日用軟毛刷蘸取專用清洗劑(如稀鹽酸溶液)輕輕擦拭電極敏感膜,去除附著的膠體物質與生物膜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。清潔時避免使用硬質工具(如金屬刷)或強腐蝕性試劑(如濃硝酸),防止劃傷敏感膜或破壞電極鍍層。清潔后需檢查電極表面是否有劃痕,若存在明顯損傷需及時處理。 二、定期維護 每 1-2 周檢查電極敏感膜狀態,若發現膜表面出現裂紋、鼓包或變色,需立即更換新電極。參比電極需每月補充一次電解液,確保液位處于電極殼體標注的刻度范圍內,補充時使用與原電解液同型號的試劑,避免不同成分電解液混合導致性能異常。每 3 個月進行一次電極活化處理:將電極浸泡在專用活化液中(如含鎂離子的緩沖溶液)2-4 小時,恢復敏感膜的離子交換能力,活化后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再投入使用。 三、存放保養 短期停用(1 周內)時,需將電極浸泡在 3-5mg/L 的鎂離子標準溶液中,避免敏感膜干燥導致活性下降;長期停用(超過 1 周)前,需徹底清潔電極,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專用包裝盒,內置濕潤濾紙保持濕度,存放于陰涼干燥處(溫度 10-30℃,相對濕度 50%-70%)。禁止將電極暴露在強光直射或高溫環境中,防止敏感膜材質老化;不可與金屬部件混放,避免電極被劃傷或腐蝕。 四、狀態監測與故障預防 每次使用前觀察電極線纜是否完好,若出現破損、接頭松動或屏蔽層脫落,需及時更換線纜,防止信號傳輸受干擾。定期記錄電極響應時間,正常狀態下電極插入標準溶液后應在 1 分鐘內達到穩定讀數,若響應時間延長至 3 分鐘以上,需檢查是否存在膜污染或電解液耗盡,必要時進行深度清潔或更換。建立電極使用檔案,記錄每次保養時間、清潔方式及校準結果,通過數據對比判斷電極性能變化趨勢,提前規劃更換周期。 五、保養后的校準驗證 每次深度清潔或活化后,需用標準溶液進行校準:先測量低濃度標準液(如 0.1mg/L),再測量高濃度標準液(如 10mg/L),確保兩次測量值與理論值的偏差均在 ±5% 以內。若校準偏差超標,需重新檢查保養步驟,排除清潔不徹底或活化液污染等問題。校準通過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,避免因保養不當導致測量數據失真。 通過以上保養措施,可有效減少電極污染、老化等問題,將電極使用壽命延長至 6-12 個月(常規使用條件下)。保養過程需結合水樣特性調整頻率,在高污染水樣中使用時,需增加清潔與維護次數,確保電極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