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電導率檢測儀電極的常規清潔流程需遵循標準化步驟,結合污染物類型選擇適配方式,通過有序操作去除表面附著的雜質,同時避免損傷電極敏感部件,確保清潔后電極性能穩定。 一、清潔前的準備工作是流程的基礎 需先斷開檢測儀電源,避免帶電操作引發安全風險或損壞儀器電路。準備專用清潔工具,包括軟質毛刷、無絨布、專用清洗容器及適配的清潔試劑(如去離子水、中性清潔劑等),工具需提前用去離子水沖洗,去除自身攜帶的污染物。同時,記錄電極的安裝位置和連接方式,便于清潔后準確復位,避免因安裝偏差影響后續測量。 二、一般性污染物的清潔需按固定步驟進行 首先用去離子水沖洗電極表面,水流強度需適中,避免高壓水流沖擊導致敏感膜脫落。沖洗過程中輕輕轉動電極,確保水流覆蓋電極全部表面,包括引線接頭與電極主體的連接處,初步去除松散附著的灰塵、泥沙等雜質。若沖洗后仍有可見污漬,可用軟質毛刷蘸取去離子水,沿同一方向輕輕刷洗,刷頭需柔軟且無磨損,避免橫向用力刮擦敏感膜,刷洗時間控制在 1-2 分鐘內,防止過度摩擦造成損傷。 三、針對油污及有機污染物的清潔需采用針對性試劑 將電極浸入預先配制的中性清潔劑溶液中,浸泡時間根據污染程度確定,通常為 5-10 分鐘,確保清潔劑充分接觸污染物。浸泡過程中避免電極完全浸沒,需露出引線接頭部分,防止液體滲入電路接口。浸泡后用軟布蘸取去離子水輕輕擦拭電極表面,去除溶解后的油污殘留,重點清潔電極敏感膜周邊的縫隙,確保無清潔劑殘留。若污染物仍未徹底清除,可重復浸泡 - 擦拭流程,但次數不宜超過 3 次,避免清潔劑長時間接觸對電極材質造成腐蝕。 四、清潔后的處理環節直接影響電極性能恢復 用去離子水對電極進行最終沖洗,沖洗時間不少于 30 秒,確保所有清潔試劑和殘留雜質被徹底沖凈。沖洗完成后,用無絨布吸干電極表面水分,吸干過程需輕柔按壓,避免擦拭動作,防止損傷敏感膜。檢查電極表面是否存在劃痕或破損,若發現物理損傷需停止使用并更換電極。確認清潔合格后,按原記錄的安裝位置和連接方式復位電極,確保引線接頭牢固連接,無松動或接觸不良情況。 五、清潔后的驗證與記錄是流程的收尾 重新接通電源,待儀器預熱穩定后,用標準溶液進行快速校驗,確認電極響應值在正常范圍,偏差需符合儀器規定的精度要求。若校驗結果異常,需重新檢查清潔流程是否存在疏漏,必要時重復清潔操作。同時,詳細記錄清潔日期、污染物類型、使用的清潔試劑及校驗結果,形成清潔檔案,為后續清潔周期的調整提供依據。 常規清潔流程需固定周期執行,周期長短根據水樣污染程度確定,確保電極在每次使用前均處于潔凈狀態,為電導率測量的準確性提供基礎保障。通過嚴格遵循上述流程,可在有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時,最大限度保護電極性能,延長其使用壽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