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式懸浮物測定儀檢測含油樣品后,若油脂殘留未徹底清除,會逐漸附著在檢測池、管路及傳感器表面,導致后續檢測數據失真、設備響應靈敏度下降。清洗需遵循 “針對性除油 - 深度清潔 - 殘留驗證” 的流程,結合油脂特性選擇適配方法,避免因清洗不當損傷儀器部件。 清洗前需明確污染部位與工具適配性。含油樣品的油脂可能附著在樣品杯、檢測池內壁、進樣管路及光學鏡片等部位,需先拆解可拆卸部件(如樣品杯、過濾裝置),單獨清洗;對于一體化檢測池,需確認材質耐腐蝕性 —— 若為玻璃或不銹鋼材質,可使用有機溶劑;若為塑料部件,需避免使用強溶劑以防溶脹。準備專用清洗工具:軟質毛刷用于擦拭樣品杯內壁,不掉毛的無塵布用于清潔光學鏡片,針筒或沖洗器用于沖洗管路,同時備好除油劑(如中性洗滌劑、專用油污清潔劑)與去離子水,避免用自來水清洗導致水垢殘留。 針對性除油是清洗的核心環節,需根據油脂類型選擇清潔方式。對于輕質油脂,可先用溫熱的中性洗滌劑溶液浸泡可拆卸部件 10-15 分鐘,利用表面活性劑分解油脂分子,再用軟毛刷輕刷附著部位,去除松動的油膜;對于附著較緊的油脂,可使用專用油污清潔劑(含酶或溶劑成分),按比例稀釋后擦拭污染表面,靜置數分鐘待油脂溶解后再沖洗。檢測池與光學部件的清洗需格外謹慎:用蘸有稀釋清潔劑的無塵布沿同一方向擦拭,避免來回摩擦導致劃痕;管路內的油脂可通過 “沖洗 - 浸泡 - 再沖洗” 循環處理,先注入清潔劑溶液浸泡管路,再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至無殘留泡沫。 深度清潔需消除殘留清潔劑與微量油脂。完成除油后,用去離子水徹底沖洗所有部件,確保無清潔劑殘留 —— 清潔劑若有殘留,可能在后續檢測中干擾懸浮物測定的光學信號。對于檢測池等精密部件,可采用超聲清洗(若儀器允許),通過高頻振動去除縫隙中的微量油脂;光學鏡片清洗后,需用無水乙醇輕擦表面,加速水分蒸發并進一步溶解殘留油脂,再自然晾干或用潔凈氮氣吹干,避免用紙巾或吹風機直接吹拂導致二次污染。進樣管路需通入足量去離子水沖洗,直至流出液清澈無油花,必要時可通過儀器的 “清洗程序” 自動完成管路沖洗。 清洗效果驗證與后續維護不可省略。將清洗后的部件重新裝配,注入純去離子水進行空白檢測,若空白值與儀器初始空白值接近且穩定,說明清洗合格;若空白值偏高或波動,需重復清洗步驟,重點檢查光學鏡片是否仍有油膜殘留。清洗完成后,需對儀器接觸面進行保養:金屬部件可涂抹少量防銹油(非檢測區域),塑料部件晾干后妥善存放;下次使用前,先注入少量去離子水運行一次檢測程序,確認無殘留干擾。同時建立清洗記錄,記錄含油樣品檢測后的清洗時間、所用試劑及空白驗證結果,為后續清洗頻率調整提供依據。 需注意避免常見誤區:不可用硬刷或銳器刮擦光學部件,以防損傷表面;不可將整機浸入水中清洗,僅對可拆卸部件進行浸泡;避免混用不同類型清潔劑,防止化學反應產生腐蝕性物質。規范的清洗流程既能徹底去除油脂殘留,又能保護儀器精度,確保后續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穩定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