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BOD檢測儀的電極是監(jiān)測水體生化需氧量的核心部件,其表面潔凈度與內(nèi)部反應環(huán)境直接影響微生物活性及檢測信號傳導。電極清潔需遵循規(guī)范流程,針對不同污染類型采用對應清潔方式,確保清潔效果的同時避免損傷電極結構。 
一、清潔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需關停檢測儀并斷開電極與主機的連接,避免帶電操作導致電路故障。準備專用清潔工具,包括軟毛刷(刷毛直徑不超過 0.1mm)、專用清潔布(超細纖維材質)、塑料鑷子及盛放純水的潔凈容器。清潔試劑需根據(jù)污染類型選擇 —— 針對有機物污染可準備中性洗滌劑(pH 值 6-8),針對無機物沉積可使用稀鹽酸(濃度 5% 以下),針對生物膜污染需準備酶清潔劑(如蛋白酶溶液),所有試劑需現(xiàn)用現(xiàn)配并標注使用日期。清潔前需觀察電極外觀,記錄污染位置及類型(如表面黏附物、結晶沉積、生物膜覆蓋),便于選擇針對性清潔方案。 二、電極表面的基礎清潔 先用純水緩慢沖洗電極表面,去除松散附著的懸浮顆粒物,沖洗時水流需呈 45° 角斜沖電極,避免直射敏感區(qū)域(如生物膜載體、信號探針)。對于殘留的黏性污染物,用軟毛刷蘸取純水輕輕刷洗,刷洗方向需沿電極軸向進行,避免橫向用力導致部件脫落。若表面有油膜或有機物殘留,可將電極浸入中性洗滌劑溶液中浸泡 10 分鐘(液面僅覆蓋污染區(qū)域),取出后用純水沖洗至無泡沫殘留,再用清潔布吸干表面水分。清潔過程中需避免使用金屬工具接觸電極,防止刮傷表面涂層或破壞微生物固定層。 三、深度清潔 若電極表面出現(xiàn)白色結晶(多為無機鹽沉積),可將電極放入稀鹽酸溶液中浸泡 5 分鐘,期間用塑料鑷子輕撥結晶區(qū)域,促進沉積物溶解,浸泡后立即用純水沖洗 3 次,確保無酸液殘留 —— 殘留酸液會破壞微生物生存環(huán)境。針對生物膜污染(表現(xiàn)為電極表面滑膩或有褐色斑塊),需使用酶清潔劑浸泡電極 15 分鐘,利用酶的分解作用瓦解生物膜結構,浸泡后用軟毛刷輕刷至表面無黏附感,再用純水徹底沖洗。若電極存在氧化污染(如表面發(fā)黑或出現(xiàn)銹跡),需用專用除銹劑(如檸檬酸溶液)擦拭,每次擦拭時間不超過 30 秒,防止腐蝕電極金屬部件。 四、電極內(nèi)部通道的清潔 部分 BOD 電極帶有進樣通道或透氣孔,若出現(xiàn)堵塞需用專用通針(直徑 0.5mm 以下)輕輕疏通,通針插入深度不超過通道長度的 2/3,避免戳破內(nèi)壁。透氣膜(如聚四氟乙烯材質)需單獨清潔,用鑷子取下膜片后放入純水浸泡 5 分鐘,再用清潔布吸干水分,檢查膜片是否有破損或孔隙堵塞,若膜片透氣性下降需及時更換。清潔后的內(nèi)部通道需用純氣壓吹(壓力不超過 0.1MPa),確保通道暢通無殘留液體,避免清潔后滋生微生物。 五、清潔后的檢查與維護 將電極置于純水中浸泡 30 分鐘,觀察表面是否有殘留污染物或水膜分布不均(水膜不均說明存在未清潔干凈的區(qū)域),必要時重復清潔步驟。檢查電極線纜接口是否有液體滲入,若有需用干布吸干并自然晾干 2 小時以上。重新安裝電極前,需用專用校準液驗證零點穩(wěn)定性,確保清潔后電極信號輸出正常。清潔完成后需記錄清潔時間、污染類型及處理方式,結合日常檢測數(shù)據(jù)評估清潔效果,若清潔后檢測精度明顯提升,可按此周期(通常每周 1 次)執(zhí)行;若污染速度較快,需縮短至每 3-4 天清潔 1 次。 清潔過程中需嚴格避免以下行為:使用酒精、丙酮等有機溶劑(會溶解電極表面涂層);用超聲波清洗儀清潔(高頻振動會破壞微生物固定結構);過度用力擦拭敏感區(qū)域(如信號傳導探針)。通過規(guī)范的清潔操作,可有效去除電極污染,維持微生物活性與信號傳導效率,為在線BOD檢測提供穩(wěn)定的基礎條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