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溶解氧檢測儀電極的活化是恢復其檢測性能的關鍵步驟,通過特定流程去除電極表面污染、激活敏感膜活性,確保溶解氧測量的準確性與響應速度。活化操作需嚴格遵循規范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電極性能受損,適配不同水質下的長期穩定運行需求。 
一、活化前的準備工作 電極需先進行預處理:用軟毛刷蘸取超純水輕輕刷洗電極表面(去除附著的懸浮物與生物膜),若有頑固污漬(如金屬氧化物),可蘸取 0.1mol/L 鹽酸溶液輕擦(停留時間不超過 30 秒),立即用超純水沖洗至中性(用 pH 試紙檢測沖洗液)。檢查電極外觀:敏感膜需無裂紋、無氣泡(若膜破損需更換后再活化),電極引線接口需無氧化(可用無水乙醇擦拭)?;罨萜餍栌贸兯逑?3 次(避免容器殘留雜質污染活化液),容器容積需滿足電極完全浸沒(液面高于敏感膜 5mm 以上),放置在防震臺面上(避免活化過程中碰撞電極)?;罨h境溫度需控制在 15-25℃(溫度波動超過 ±2℃會影響活化效果),同時避開強光直射(防止活化液成分分解)。 二、活化液的選擇與配制 根據電極類型選擇對應活化液:極譜式電極通常使用含氯化鉀的緩沖溶液(如 0.1mol/L 氯化鉀 + 0.05mol/L 磷酸緩沖液,pH7.0),熒光法電極需專用活化液(按儀器說明書指定配方)。活化液需現配現用(存放不超過 24 小時),溶劑為經 0.2μm 濾膜過濾的超純水,溶質需為分析純級別(確保無雜質干擾)。配制時按比例稱取溶質,緩慢加入超純水并攪拌至完全溶解,用酸度計調節 pH 值至規定范圍(極譜式電極活化液 pH 需穩定在 6.8-7.2),配制完成后需標注配制時間與有效期。禁止使用過期活化液(可能因成分變質導致活化失效),也不可混用不同類型電極的活化液(會破壞敏感膜特性)。 三、活化操作流程 將預處理后的電極垂直放入活化液中,確保敏感膜完全浸沒且無氣泡附著(若有氣泡可輕晃容器排出),電極引線接口需高于液面(防止活化液滲入導致短路)?;罨瘯r間需根據電極狀態調整:新電極首次活化需浸泡 24 小時(形成穩定的敏感層);使用中電極的常規活化(如每月維護)浸泡 4-6 小時;污染嚴重的電極(響應時間超過 3 分鐘)需延長至 8 小時,但不可超過 12 小時(避免敏感膜過度溶脹)?;罨^程中需避免攪動活化液(防止氣泡附著在電極表面),同時禁止觸碰電極敏感膜(防止機械損傷)。若活化期間發現活化液渾濁(可能因電極污染溶解),需更換新活化液并重新計時(原活化時間無效)。 四、活化后的處理 活化完成后,將電極從活化液中取出,用超純水緩慢沖洗敏感膜表面(水流方向與膜表面呈 45°,避免直沖導致膜損傷),沖洗時間不少于 30 秒(徹底去除殘留活化液)。用無塵布輕輕吸干電極表面水分(不可擦拭敏感膜,僅吸去多余液體),靜置 10 分鐘(讓電極適應環境溫度)。檢查敏感膜狀態:活化后的膜應光滑透亮(極譜式電極膜)或熒光層均勻(熒光法電極),若出現發白、起皺等異常,需重新進行活化(可能因活化液配制不當)。電極需在 30 分鐘內安裝使用或進行校準(避免長時間暴露導致膜干燥),暫不使用時需浸泡在保存液中(非活化液),存放時間不超過 24 小時。 五、活化效果驗證與記錄 通過校準驗證活化效果:將電極接入檢測儀,用飽和溶解氧水(如 20℃下通入空氣 30 分鐘的超純水)校準,響應時間應≤60 秒(新電極≤30 秒),測量值與理論值偏差需≤±0.2mg/L。若偏差過大(超過 ±0.5mg/L),需排查活化液是否適配、活化時間是否足夠,必要時重新活化(間隔不少于 2 小時,避免膜疲勞)。活化過程需記錄關鍵信息:活化日期、電極型號、活化液類型、活化時間、預處理方式及校準結果,形成活化檔案(與電極使用記錄關聯)。若同一電極連續兩次活化后性能仍不達標,需評估電極壽命(通常極譜式電極壽命 1-2 年),考慮更換新電極。 六、特殊情況的活化調整 在高鹽水質中使用的電極(如海水監測),活化液需添加對應濃度的氯化鈉(模擬實際水體離子強度),避免活化后因滲透壓差異導致膜性能波動。長期停用(超過 1 個月)的電極,需分階段活化:先浸泡在保存液中 2 小時,再轉入活化液(活化時間延長至常規的 1.5 倍)。活化后若需檢測低溶解氧水體(如厭氧池),需在活化后進行低濃度適應:將電極浸泡在 0.5mg/L 的溶解氧標準液中 30 分鐘,確保低濃度區間響應穩定?;罨ぞ撸ㄈ缛萜?、攪拌棒)需專用,避免與其他類型電極的活化工具混用(防止交叉污染)。 電極活化的核心是通過可控的化學與物理作用,恢復敏感膜對溶解氧的選擇性響應能力,每個操作環節都需以保護敏感膜為前提。規范的活化流程能使電極在 0-20mg/L 溶解氧范圍內保持穩定的檢測精度(誤差≤±0.1mg/L),響應時間控制在 1 分鐘內,為在線溶解氧監測提供可靠的硬件基礎,減少因電極性能衰減導致的數據偏差。
|